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時常伴隨著月經稀少或無月經,可能不易排卵或根本不排卵,所以懷孕機會減少,美國研究發現:多囊性卵巢患者,每日服用1200毫克的肌醇六至八週後,有百分之八十六的患者能夠改善排卵情況。肌醇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關係密切,到底正在備孕的多囊女性要怎麼補充肌醇才是正確的呢?
目前分類:多囊性卵巢懷孕 (22)
- Aug 04 Thu 2022 16:34
多囊備孕原來要補充肌醇?肌醇要怎麼吃才能改善?
- Aug 04 Thu 2022 15:07
什麼是肌醇?研究證實多囊想懷孕,要多補充肌醇+葉酸
- Dec 08 Wed 2021 11:50
多囊想懷孕?提前90天養卵是關鍵!

相信不論是多囊,或是準備懷孕的夫妻肯定都聽過這些話
- Aug 10 Tue 2021 13:08
多囊性卵巢想懷孕,飲食必須少吃雞蛋料理?!
- Aug 09 Mon 2021 11:00
備孕男女如何成功懷孕?加強養卵、養精方法懶人包
▶把握黃金受孕期
若已有懷孕計劃,受孕年齡盡量能越早越好,因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受孕的成功機率當然也會因年齡高低而受影響。
一般認為,若孕媽咪懷孕時年齡為35歲以上,有可能因為卵子的品質下降、產道彈性不足等各種因身體機能衰退而導致的原因引發難產或是胎兒健康狀況不佳。
- Aug 04 Wed 2021 16:29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以透過日常營養與飲食補充自然懷孕嗎?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是體內異常分泌過高的男性荷爾蒙、或異常的促性腺泌素分泌、胰島素阻抗性所引起,飲食、運動及保健品是多囊重要的輔助治療,該如何飲食保健與運動改善多囊,提升自然懷孕機率?
- Jul 05 Mon 2021 15:17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以吃DHEA幫助懷孕嗎?
- Jun 03 Wed 2020 09:46
多囊補充肌醇可提高83%受孕機率?
- Aug 19 Mon 2019 15:54
多囊性卵巢輕鬆測排卵的五種方法!
排卵期是女性受孕機率最高的時期,學會計算正確的排卵期能夠讓備孕夫妻們提高成功受孕的機會,而暫時還不想要寶寶的夫妻也能避開排卵期進行性生活,降低受孕的可能性喔!究竟排卵期該如何計算?5個簡單易上手的方法告訴你!
- Jan 03 Thu 2019 10:21
多囊吃避孕藥,會導致不易懷孕嗎?
多囊卵巢綜合症臨床上許多醫師會讓患者服用避孕藥來調節經期。
而避孕藥也被用來做為試管嬰兒人工受孕的前導治療,用以調整患者排卵週期再施打排卵針。
但若是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呢?會不會導致不易懷孕?
若日後仍有生育計劃,長期服用避孕藥,會不會對卵巢功能造成永久性的影響,或是影響日後的受孕率呢?
- Nov 23 Fri 2018 11:42
如何改善多囊性卵巢(PCOS)?自然方法增加受孕機率!
- Nov 15 Thu 2018 15:21
關鍵營養【葉酸】 對多囊試管嬰兒的幫助
- Oct 18 Thu 2018 11:29
多囊吃排卵藥、打排卵針變胖、水腫,真的嗎?
- Oct 04 Thu 2018 11:16
多囊準備懷孕該如何補充葉酸?葉酸(folic acid)對備孕的幫助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B群維生素,在綠葉蔬菜、水果及動物肝臟中儲存豐富。葉酸也是準備懷孕及已經懷孕的女性必須補充的營養,研究顯示:懷孕初期葉酸缺乏可能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導致腦部發育不全,甚至影響其他部位發展。其實,專家建議,備孕期間就應該開始補充葉酸,多囊補充葉酸有哪些方法?
- Sep 13 Thu 2018 14:35
認識排卵藥-傳統排卵藥(clomid)與新型排卵藥(Letrozole)
排卵不正常或沒有排卵的病人,最普遍使用的藥物是「Clomid」,他能促使80%的女性排卵。而現在,多囊性卵巢患者、排卵異常的不孕患者有更新的選擇-「Letrozole」,新型排卵藥與傳統排卵藥的差異在哪呢?一起來認識排卵藥。
- Aug 16 Thu 2018 14:04
多囊症狀惡化,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
多囊性卵巢能補充維生素D嗎?沒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慢性不排卵、男性素過高等現象,且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就是胰島素阻抗,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胰島素阻抗引起糖份代謝異常,可藉由日曬或補充維他命D幫助調節多囊的胰島素抗阻、雄激素過高等症狀,是很關鍵的角色。
- Jul 27 Fri 2018 10:0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如何測排卵期? 適合使用排卵試紙嗎?
- Jul 24 Tue 2018 09:34
多囊性卵巢缺乏維生素D,症狀更嚴重!
- Jul 10 Tue 2018 10:14
多囊性卵巢準備懷孕,90天關鍵養卵期!
雖然卵巢與卵子的健康程度與年齡有很大關係,但其實還有許多因素也會影響卵巢及卵子品質,一顆健康的卵子生成大約需要90天,90天內是準備懷孕的養卵關鍵期!期間該如何養卵,提高卵子品質與懷孕機率?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 Jul 06 Fri 2018 16:57
教妳基礎體溫怎麼量?測量步驟及體溫曲線看法告訴你